总政治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2018年2月2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与原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总政军乐团合并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对内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并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地道战电影基本资讯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 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地道战电影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中,中国 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日寇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里,黑风口据点的日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敲钟警告壮烈牺牲,地道遭到了敌人的破坏。高家庄山州困人民总结教训,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在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内沿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路,变防御为进攻。区长赵平原制订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想吸引黑风口的日伪军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却以偷袭高家庄的办法来解西平之围。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地道战电影幕后制作 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拍摄《地道战》的时候,是当作民兵传统教学片来拍的。拍片目的是要体现 的人民战争思想,还要让观众看之后能学到一些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同时要求摄制组运用故事片的形式进行拍摄。 1945年5月,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伪军。战斗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电影中,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在实际中,刘傻子也的确牺牲了。 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是“抗日先锋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坏后,不具备外景拍摄条件,因而选择临近的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的,导演将这三个村庄合而为一,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三个村庄的“合成”。 银幕上所有地道内的镜头画面都是在八一电源制片厂内搭景拍摄的。摄制组巧妙运用摄影镜头和逗念剪辑,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真正的地道战斗网。 地道战电影影片评价 影片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它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迹伍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地遭到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中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巨集瑰丽的场景。充满机趣的细节构思和昂扬。乐观的音乐基调,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地道战电影相关新闻 原标题:电影《地道战》原型村——河北正定高平村 庄稼汉打退日军5次围剿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 “埋好地雷,端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制高点,堵街墙。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村庄。”70余年前,河北正定高平村民兵自编自唱了这首地道战歌,歌词正是他们英勇抗击日伪军的真实写照。50余年前,同样是这个村庄给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任旭东灵感,创作出了影响几代人的经典电影《地道战》。 由于地处冀中到冀西和晋察冀边区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民兵的顽强作战,从1943年春到1945年5月,日伪军五次大规模围剿高平。其中,出动200人以上2次,300人以上1次,500人以上1次,千人以上1次。但这个英雄的村庄,始终屹立不倒。50余民兵利用地道掩护,毙敌400余人,以致当时日伪军中流传着“要送命,上高平”的说法。 尽管战功赫赫,这个《地道战》电影原型村却鲜为人知。近日,记者来到高平村,找寻民兵们英勇战斗的历史。 一 “地上一个高平村,地下一个高平村”。70余年前,这个有着一百余里长地道的村庄,曾让敌人闻风丧胆。原抗日村长周保全今年91岁,是村中唯一在世的老兵,完整参与了五次反围剿战斗。 “抗战历史绝对不能被遗忘。”周保全跟记者讲述了这段峥嵘岁月。从1937年秋天开始,日伪军在高平村西二里的韩家楼、六里的同下村等地建据点、设炮楼、修公路。残暴的日寇疯狂推行所谓“扫荡政策”“蚕食政策”“三光政策”“强化治安政策”。 1938年,高平村人民在 的领导下,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男的参军参战,女的做军衣、军鞋,照料伤员,儿童站岗放哨,传递情报。1942年2月,高平村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抗日民兵游击队, 员刘傻子担任了民兵中队长。高平民兵积极配合野战军、地方军和邻村民兵主动出击展开破袭战,日夜到正定、新乐、京汉铁路、正灵公路和周围据点割电线、断桥梁。 同时,受地窖藏身的启发,高平村人民开始挖地道对付日伪军。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共挖了深5米,高14米,宽1米的地道总长约100多里,挖土约十几万立方米。周保全介绍,当时村内地道分为主干线和支线,每十户有一个地道口,每个口都有一名骨干民兵把守,地道内有翻口,能够“防水、防毒、防烟”,每隔十丈远留一通气眼,地道口和通气眼都很隐蔽,大都设在碾盘下、炕洞里、牲口槽下、井内、锅灶内、夹壁墙内。为了监视敌人、打击敌人,在十字街口、村口、老母庙等地方的房上修筑了高房工事。房内有夹壁墙、黑屋、地堡,墙壁有展望孔、枪眼。村沿有围墙,村内大小街口都修上了“之”字形的街垒。 “下面有地道,上面到处是地雷,打得敌人根本进不了村!”周保全说。 二 最漂亮的一仗发生在1945年5月4日。日伪军对高平村发动了第五次大围剿,1600余日伪军,携带轻重机枪120多挺,山炮、小钢炮10多门和大批毒瓦斯,包围村庄,企图一举捣毁地道,制服高平。 高平民兵对敌人偷袭早有察觉,及时部署了战斗力量,将全村划为5个战区,每个战区配备民兵十余人。其中刘傻子负责第二战区,周保全负责第五战区。当日拂晓,东北口执勤民兵最先发现敌人并及时发出讯号,全村民兵迅速进入战斗岗位,男女老幼立刻钻进地道。上级刚发了数目不少的手榴弹,敌人来了,这些手榴弹正好派上用场。 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位于村东北口的刘傻子带领民兵站在房顶制高点用手榴弹痛击敌人。守在村西口的周保全带领民兵利用屋顶工事用土炮轰击敌人,敌人发现目标后,集中强大火力向他们扫射。和周保全一起的民兵王六合被击中头部,当场牺牲。周保全和其他民兵撤出屋顶工事,诱敌深入到雷区,炸死炸伤敌人数十名。 当天下午三四点钟,战斗基本结束。敌人匆匆逃窜至村外后,用钢炮向村中进行炮击。当时,正在街上救护伤员的刘傻子被弹片炸伤,后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9岁。这一战,高平民兵打死日伪军59人,其中指挥官4人,炸毁大车7辆。 据《地道战》剧组人员回忆,电影中高家庄这个村名就是源自高平村,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原型就是刘傻子。高传宝喊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就是刘傻子的原话。但由于高平地道已于1963年被洪水冲毁,不具备拍摄条件,《地道战》的外景拍摄是在冉庄、李庄和唐庄完成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战功赫赫的高平村鲜为人知。 三 “现在仅存的这600米地道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用水泥加固的。”现高平村村支书周余柱告诉记者,村委会门前小广场东北角,一座不起眼的小屋就是地道。 正定农民作家刘福海,出于对地道战的兴趣以及对高平民兵的敬佩,十年来走遍档案馆、党史办、图书馆、旧书摊,让他震撼的是,除了作战顽强,高平村还有自己的村级兵工厂。一心抗日的几个铁匠,靠著炉子、钳子和锉子,反复试验,不仅造成了决枪,还利用旧井锥筒制成了能打五六里远的小土炮。在抗战期间,共制造小土炮6门,枪榴弹3支,决枪60支,步枪2支,撸子枪5支,子弹4000余发和大量的地雷、手榴弹。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高平地道战的历史,周余柱和乡亲们正在规划建设一座新的纪念馆,并打算将兵工厂遗址、刘傻子故居以及地道遗址重新修缮。“不能让高平地道战的光辉历史在我们这一代断档,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做好保护工作!”周余柱说。本报记者 魏 薇 杨 柳
中国“八大”电影集团”包括:中运宴蚂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上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潇影(潇湘电影集团)、长影(长春电影制片厂)、八一(八一电影制片厂)、峨影(峨眉电影集团)、西影(西安电影制片厂)以及珠影(珠江电影集团)。 一、曾经辉煌 峨眉电影制片厂”曾出品:《焦裕禄》等30多部影片,获国内外各种奖项80余次。 西安电影制片厂则是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的摇篮,曾经出品:《霸王别姬》等一系列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作品。 长影被称为中国电影的摇篮,有着深厚的电影制作积淀,在70 年的历史中,曾拍摄出:《上甘岭》《五朵金华》等多部经典影片。 二、转型路漫漫 除了中影、上影这种接近政治中心或经济腹地所能得到的资源支持,包括峨影、长影、珠影等在内的其它国有电影集团,则基本都处于苦苦挣扎阶段。 1、 中影集团两项垄断性业务足以令其彻底摆脱同辈的行列,让人难望其旁埋项背。 一是外国影片的引进和发行权 。中影集团是中国大陆惟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并且,中国目前只有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具有进口分账片的发行权,而中影集团亦持有华夏11%的股份,仅次于中国广播电影集团持有的20%股份。 二是中影集团所拥有的电影频道(CCTV-6)平均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在央视各频道的第二名。 2、上影集团在上市前就已经拥有联和院线、上海影城、永华影城等院线公司。其中,联和院线在2016年实现31亿元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714%。 在发行渠道上,上影集团去年联手浙江时代电影、江苏幸福蓝海院线、河南奥斯卡院线、四川省电影公司组建成“四海电影发行联盟”。根据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祥隐对外的说法,四海发行拥有的院线资源占全国近20%。 3、其他国有电影集团 1)沉珂 未上市,融资难,资金不足,国有电影企业错过了中国电影与资本联姻的第一个黄金机遇期 管理制度陈旧,体制僵化,身居高位的高资历人士老龄化严重,行政色彩较浓,创新活力较低 人才流失严重,不仅是内容制作上的人才,还有公司治理以及符合现代标准的电影项目的管理人才 工资及退休补贴负担大 2)比较优势 得天独厚政府的支持与相关政策的扶持的,尤其是在中国大环境下。“八大”国有企业每年都能获得巨额的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各类补助 因为历史原因,有不少国企拥有先天的影院资源。峨影也有太平洋电影院线、峨眉电影院线、新天地数字院线的参股,合计影院超过100家,珠影旗下的传奇院线和星光院线累计也有超过400家影院C:制片人内参《深度解析:相对于好莱坞“六大”,历史悠久的“八大”国有电影公司何去何从》
呼和浩特拿哗市赛罕区海拉尔西路南侧八一制片厂。消敬行八一制片厂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稿亮主要从事影视制作、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业务。
中国人拍摄的首部动画电影是《铁扇公主》(1941年) 1941年,当时的新华联合影业公司专门成立了“卡通部”,聘请中国动画的先驱者之一万古蟾为主管,拍摄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并于1941年9月最掘春终摄制完成。 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导演、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丛隐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 《铁扇公主》不但是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也是亚洲当时的第判郑耐一长动画片。 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
原创文章,作者:task5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sk520.cn/2023/05/archives/05480796.html